疫情期间收集的个人数据,是该销毁了

热搜
2023-03-30 09:02:24

pic_1180650

通信行程卡是疫情期间出行的重要工具。

3月2日晚,无锡市公安局官微消息称,该市当日举行涉疫个人数据销毁仪式,首批销毁数据10亿条,同时门铃码、疫查通等40多项“数字防疫”应用亦陆续下线。这是继2月16日广东“粤康码”下线老幼助查、健康申报、防疫工作台等部分服务并承诺彻底删除、销毁服务相关所有数据后,第二个公开宣布销毁涉疫个人数据的地方。

恰在同日,南都两会云论坛邀请包括全国政协委员、法律学者等多位专家探讨健康码的去留以及背后的数据安全问题,与无锡的首批10亿涉疫数据的销毁可以说是交相呼应。值得注意的是,涉疫数据的处理在今年全国“两会”再次引发舆论热议。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表示,应当限时梳理全国各级各类健康码数据并彻底删除,“让老百姓放心”。

涉疫数据处理让人牵挂,与代表委员、专家学者的热议相映,对涉疫个人数据收集程序的公开处理不仅发轫于广东,而且在全国“两会”前得到了无锡的跟进,这令人欣慰。可以说,公开销毁是一种必须要有的形式,以宣示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明确态度。尊重和捍卫公民个人信息权利,尤其需要公共权力以身垂范,这也是对宪法法律的最好谨守。

此番无锡在公开销毁首批10亿条个人信息时表示,公开销毁行动不仅意在贯彻依法执政、保护公民隐私,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防止数据泄露,“通过数据彻底销毁减少数据泄露的可能性”,在务实层面考虑,也可以大大节约数据存储空间,提高政务信息的存储效率。而具体到实操层面,无锡首批销毁的十亿级个人数据信息,“集中存放在政务云平台,可以通过集中销毁数据存储介质的方式确保数据彻底销毁”,并且有第三方全程见证,则还有必要跟进的是后续其他存储介质信息的处理情况。

正如南都两会“云论坛”与会专家何延哲所指出的,大量涉疫数据可能连接的,除了不同政府部门,可能还有包括各个核酸检测机构、各个场所的终端设备在内的多个出口。

三年疫情期间,“码”的功能愈发强大,各地开发了功能各异的“数字防疫”应用码,背后的数据链路愈加复杂,到现在的善后收尾,相关数据从集纳、追溯到督促销毁的全过程,还将面临一个个并不容易的环节,需要各方面下决心、下力气去盯紧、看牢,同时对后续任何藏匿、盗取、存储和滥用相关数据信息的行为,必须让其承担法律责任。

各类“数字防疫”应用的陆续下线,涉疫个人数据的删除,表面上看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或者行业海量用户信息的流失,但这并不会造成所谓“社会投入的浪费”,作为一个已经运行成熟的系统,下线也不代表其底层代码被删除,相关技术能力与市场的完善完全可以探索崭新的应用走向。

比如首创健康码的浙江就在上个月探索推出“行政行为码”,以全流程、全透明监督包括行政许可、行政检查、行政处罚在内的一应公权力运行。

疫情期间,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为全社会的防疫作出巨大贡献,同时要时刻不忘,这是每一个普通公民为疫情防控这一公共利益,在紧要关口让渡自身隐私权益的巨大牺牲。

在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,彼时疫情防控的迫切情势不再,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使用,就必须遵循明示同意的原则进行,法律绝不容许任何“搭便车”的心思。无论是代表委员在全国“两会”的参政议政时段郑重其事地动议和研讨,还是多个地方的积极探索,都可以为全国层面统一、妥善处置涉疫数据,以及规范透明操作销毁事宜打下实践基础。

编辑:何起良